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研组 > 历史组 > 教研论文

问题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张白金)

时间:2009-10-08 10:54:57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问题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知识经济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才素质内涵的时代要求愈来愈侧重对其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为此,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业已成为国内外创新教育研究的实际问题。创新始于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问题解决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下同)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切入口,那么,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探。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问题教学的界定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所谓问题解决,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面临新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却没有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邵瑞珍、1982),那么,依此问题解决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师生依托教材(不是完全囿于教材)围绕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出真正有价值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最终由教师民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换言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发端于问题,推进于问题,归宿于问题,其教学流程是:构建创造思维的基础知识    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论证     交流提高。该教法为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创造性。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思维的内涵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思维,又称超常规思维或突破性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信息和素材等要素,在大脑思维反应场中超序激活后,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吴进国),依美国心理学吉尔福特研究,它有六大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洞察性、再定义性。其中,主要是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特征。从其过程而言,创造思维一般经历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等阶段,在准备阶段,需要完成诸如发现或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加工,广泛搜集材料等任务,在酝酿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摄取和筛选材料,进行实验及不断修正错误等三项工作,经过艰苦的探究,运用正确的方法,思维即有可能进入“一朝分娩”的顿悟阶段,从而突破原有理论,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新观念,新方法。最后顿悟的产物须要接受检验和修正,方能免受错误之害,也只有通过验证是正确的或有用的,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思维。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依据创造的基本原理,创造性有“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内容或结果的新颖性超越思维者本人原有认识水平的创造思维是相对创造思维,与之相对立的即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内容或结果的新颖性,如果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其思维即绝对创造性思维,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对中小学生而言,教学中主要是相对创造思维的培养。当然,绝对创造思维也是可遇可求的。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一般而言,创造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多种思维类型的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有机结合,聚变式重构并产生突破性飞跃的思维新范式,在常见的思维样式中,主要以发散思维,直觉思维为其依托。根据教学实践,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问题教学,结合有关学科,对此作一阐述。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为主线,基本包括问题的发现或提出,论证和解决等步骤,其程序操作策略如下: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1.构建创造思维的基础知识。     它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陈述性知识科学设计成复述——呈现型问题(指教材已经给定的问题,其答案及求解思路都是现成的)并系统化、结构化地提出,要求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将其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问题教学的准备部分,其作用不仅在于为学生创造思维提供相关的知识经验背景,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发现或提出新的问题,如学生在自学《文化大革命十年》一章时,能够很快掌握文革的发生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以及林彪,江青集团的利用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是否有了毛泽东的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集团的利用,文革的发生便具有了必然性?”这一问题。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2.设置问题情境。     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取舍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好奇,质疑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从而创设出特定的问题情境。这是问题教学操作的基础,其作用在于为创造思维的启动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任何新问题的提出又总是从对所观察事物产生好奇或对现有理论怀疑开始的,这就决定了这些问题以探究——发现型问题为主(指隐含在教材中的问题,它们有的已有已知答案,有的目前还没有现成的或盖棺论定的解决为法,它往往会使学生通向发现和类创造),也包括弥足珍贵的探究——创造型问题(指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它因为独特新颖而富有科学意义),如在学习美洲南北地区独立战争史时,问题“说明造成美洲南北地区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成立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王国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属于发现型问题,而从孔子主张教化和汉字的字词多义原则出发,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民众能照样子去做,却不能够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而提出教化说,而否定传统的愚民说,还孔子以清白,即属创造型问题。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3.问题论证。     它是指教师在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探究性问题进行创造想象,大胆假设,并拟定计划进行推理,而后进行验证。它是问题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质部分。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1)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智力的培养》,林崇德,辛涛),它具有流畅性的量指标和变通性,独创性的质指标,依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能力,来源于发散思维。其基本原理是,运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进行纵横、正反、分合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灵活探索。教学中,运用发散思维的材料俯首即拾,如关于“落后挨打”这一传统命题,进行发散思维,学生即可得出6种论断,即a.落后可以不挨打(如隋唐与当时日本),b.落后打先进(如法兰克人与罗马帝国),c.落后与先进和平共存(如盛唐与周边少数民族),d.落后取胜先进(如1895年埃赛俄比亚抗意战争胜利),e.落后受先进援助(如三国时蜀国与西南夷民族),f落后必挨打(如近代中国)。如果说广开言路的目的在于寻找某一难题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话。那么,当所有的回答都基本穷尽后,就应制定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造就需要辐合思维,所谓辐合思维,即从给定的信息中概括出新信息产生出合乎逻辑的或辐合性的可接受的最佳结果(吉尔福特,1973),或产生一个更简单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吉尔福特,1967)(《智力的培养》,林崇德,辛涛),进行辐合思维时,一般需要选择判断、抽象概括和推理解决的过程,如“落后挨打”问题师生即要民主解决为以下结论:a.落后易遭挨打,b.落后与先进休戚与共,所以,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往往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即需要经过发散     辐合    再发散    再辐合       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再发散……的循环往复,从而使有待解决的问题获取创造性的解决。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2)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统一。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直觉思维,就是“大脑对于面对出现于眼前的事物或问题所给予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换而言之,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或认知(《智力的培养》,林崇德,辛涛),与其它样式的思维相比,它具有三大特征:思维发生的突发性、随机性;思维进程的跳跃性、突变性;思维结果的突破性、超常性。具体表现为: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调动自己的全部知识经验,通过丰富的想象而作出敏锐的迅速的假设或判断,它省略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突如其来”地表现出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爱因斯坦认为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是直觉”,这说明在科研中,直觉思维的运用相当普遍,如地理学上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即是魏格纳在病床上凝视世界地图“灵机一动”而发现的,由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能力。一般而言,可结合学术研究新论来进行,如利用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并非在于“火攻”,而是患疫(血吸虫病)的研究新论,即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由于直觉思维没有明确的过程意识,没有经历明确的逻辑步骤,所以,要克服直觉的消极作用,必须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获得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事实上,后来魏格纳着手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的资料,才最终证实大陆板块漂移说这一崭新理论。赤壁之战曹操败北“患疫论”也是建立在以下史料基础上的,a.“行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还”(《三国志·魏书·武帝经》),b.“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魏书·贾诩传》),c.“曹公军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蜀书·刘焉传》),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曹操致孙权信》)。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4.交流提高。     它是问题教学的结论部分,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成就进行自评,互评, 对验证的结果开展相互交流,总结科学的结论,这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相互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思维和自我意识有着高相关),也利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思维样式继续探究,进行再发现和再创新。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教学实践证明,在创造思维的培育阶段,遵循一些基本的方法或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结合问题教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1、综合集成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思维固然以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为主要依托。但创造性与其对立的再现性思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切思维本身皆具有创造性,在实际操作中,再现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所以,作为多层次,多因子的动态心理系统的创造思维,必须有机结合多种类型的思维,去聚变创新。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2.自由畅想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创造永无止境,没有边界,为此,在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必须破除一切人为的束缚和障碍,创设出学生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教学环境,以使学生创造思维的重现获得环境的肯定和支持,同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励学生质疑,求异,大胆假设,创造想象,不能让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止于教师。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3.智慧共振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智慧共振是指思想上的共鸣和思维智慧上的共振,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这是共振效应产生的理论基础。根据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系统内不同要素的合理组合,会收到共生互利和整体优化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个体内驱力,还必须开发集思广益式的创新智慧。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4.量力性原则。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研究表明,各个阶段,学生均有其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现状。为此,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以学生目前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智力水平为基础,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循序渐近去不断逼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ktn江苏省大港中学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这一次,我们赢了!——省港中辩论队荣获镇江市书香少年校园辩论大赛冠军
这一次,我们赢了!——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获镇江市第四届金山合唱节银奖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
英语沙龙
英语沙龙
小记者社
小记者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