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庆专栏 > 校庆文化

港中校歌(征集歌词之二)

时间:2010-05-07 11:14:23  来源:江苏省大港中学  作者:  点击数:

 CqT江苏省大港中学

          省港中校歌应征歌词
                              作者:乐翱歌昂
南山松高,长江水长。
千年文心泽后世,十里烟霞飘墨香。
传文化薪火,笃实求真当自强。
 
亭榭景美,曲水情长
琅琅书声惊曙鸟,青春靓影映(伴)晚霞,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江山。
 
云天日新,四海潮长(涨)。
金声玉振为君子,师生共进铸脊梁。
须鲲鹏展翅,勉成国器耀中华。
 
歌词解读
校歌分三章,或曰三段、三节。
       
校歌第一章,突出省港中丰厚的文化底蕴。
“南山松高,长江水长”,概括省港中的地域文化特征。  
南山,指镇江南山,距省港中两三公里。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亭台楼阁,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美不胜收。其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厚。有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隐居地、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编撰《昭明文选》的所在地——招隐寺,戴颙的听鹂山房,昭明太子读书台和增华阁等。南山文化孕育了千百代丹徒儿女。
松。丹徒一带多松,有晚清丹徒诗人解为干《登五峰顶》“石立惊飞鸟,云行让古松”为证。“云行让古松”,就是写松树高耸入云,故“南山松高”。君子,即有德有行之人。丹徒松,舒枝展叶,冬夏常青,傲雪凌霜,不屈不挠,生命力顽强。以松为喻,意在丹徒为厚德之乡,必育厚德之才。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地域的、人文的长江,都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间。镇江、大港和丹徒,旖旎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江南风情,丰赡的历史文化,都与长江紧紧相连。长江水长,指的就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坚忍不拔的中华精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省港中的教育文化,与长江是水乳交融的
“千年文心泽后世,十里烟霞飘墨香”,概括省港中的历史文化特征。
刘勰早年家境贫寒,笃志好学,曾寄居江苏镇江。所作《文心雕龙》,为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书超前人,体大虑周,风格迥异,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颇大。省港中文心楼即借其著作《文心雕龙》而命名。
十里,指十里长山,距现在的省港中一公里许。《清乾隆镇江府志》载:“长山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上有灵泉,其流与练湖通,溉田甚多。”烟霞,北宋书画家米芾晚年居润州丹徒,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天真平淡”的风貌,把长山一带唤作“云山烟霞”。他用大笔触,水墨式地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
综此,笔者有“千年文心”“十里烟霞”一说。省港中座落在底蕴丰厚的文化之乡,在这里,我们仿佛至今还听到刘勰文质并重、神与物游的教诲,闻到米芾充盈在天地之间的墨香。
“传文化薪火,笃实求真当自强。”昨天的文明,是丹徒人的骄傲,也是丹徒人的责任,文明必须得到传承。这责任,就是要“笃实”而学,自立自强,这责任,自然落到省港中的青年学子肩上。其中,笃实,是省港中的校训,求真,意取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化用到校歌歌词中,为不落斧痕。
 
校歌第二章,描绘港中学子丰富的校园生活。
“亭榭景美,曲水情长”,描绘港中校园风景优美,富有诗情画意。亭榭,如文心亭,梦溪亭,静心坊等;曲水,指环绕校园教学楼的圆形水系。选亭榭和曲水,以点代面,展示港中校园宜读宜居的美好环境。
“琅琅书声惊曙鸟,青春健影映晚霞。”选取晨读和流连校园的细节,表现青年学子在港中勤奋紧张的学习和浪漫轻松的生活情景。“惊”是使动用法,有“使……惊”的意思。曙鸟和晚霞都是用来衬托的。唱起此句,人们会自然联想到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的诗句,会勾起夕阳西下漫步校园的美好回忆。这样的美好景致,形象生动,意味隽永,避免了校歌的说教性质,会给学子们带来永久的回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江山。”化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词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气度非凡,敢作敢为,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但精神相承,可以用来勉励港中学子奋发向上、拼搏进取。
                     
校歌第三章,突出省港中科学的教学理念和风貌,着眼未来,勉励学子刻苦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云天日新,四海潮长”,借“云天”和“四海”两个意象,形象概括当今时代风云变幻,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指科学技术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时代催人,时不我待。“日新”,有两种理解:一作主谓结构,太阳日日更新,一作偏正结构,日,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的”的意思,指一天天更新。此外,“日新”还暗用《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的意思。“四海”,当指全球,暗含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深意。
“金声玉振为君子,师生共进铸脊梁。” 金声玉振为君子,语出孟子《孟子 万章下》“《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这句的意思,是用来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后来也君子要有谦虚谨慎、坚定不移的高尚品德。师生共进,代指省港中的办学理念(文化关怀师生共进)。“写华”,侧重于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铸脊梁”,侧重于修养品德,使自己成为有人格有灵魂的人。
“须鲲鹏展翅,勉成国器耀中华。” “须鲲鹏展翅”,用庄子典,激励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器,指杰出的人才,“国器”也就指国家的栋梁之材。国家的人才,自然一定要为国争光,“耀中华”,暗含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句意。这也为港中学子树立了一个光荣、重大、高远的目标。
在表现方式上,校歌采用古代歌行体的形式,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兼有四言,可变韵。自由的形式,比较容易表达情感。
语言尽可能明白易懂,这样,既克服古文深奥难懂的毛病,又能增加校歌深刻的内涵。
“南山松高,长江水长”“亭榭景美,曲水情长”“云天日新,四海潮长(涨)”,松高、景美、日新三词,富于变化,而水长、情长和潮长,都落在一个“长”字上,保持相对不变。
三章歌词,回环复沓。
 
附:省港中校歌应征歌词(原稿)
                              作者:乐翱歌昂
南山松高,长江水长。
千年文心泽后世,十里烟霞飘墨香。
传文化薪火,须笃实,当自强。
 
亭榭景美,曲水情长
琅琅书声惊曙鸟,青春靓影映(伴)晚霞,
恰同学少年,正风华,指江山。
 
云天日新,四海潮长(涨)。
金声玉振为君子,师生共进铸脊梁。
须鲲鹏展翅,成国器,耀中华。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