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研组 > 生物组 > 教研论文

生活,学习之源

时间:2015-12-01 09:58:40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mFl江苏省大港中学

现代教育的先驱陶行知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即特别强调生活与学习的联系。那么,如何让生物课堂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重要概念的自主建构呢?学习了由孟诚老师执教的《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一课,我深有感悟。
一、引进生活元素,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开始。但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却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他们的学习无可奈何地在“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思想指导下被动地周而复始。没有激情,没有惊喜,没有乐趣。学习兴趣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果教师能善于找到学习和生活的切合点,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生活元素,那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孟诚老师通过一组植物图片,向学生呈现了一片盎然绿意。学生在悦目惬意中,自然而然地认同了绿色植物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轻松愉悦地进入了课堂。此时,教师抛出小蕊的烦恼,估计学生多有种植的体验,也曾经历过种植的失败。那么,小蕊的烦恼,就是学生自己的烦恼。学生由此产生困惑,便具备了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这样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问题,解决问题的需求可以驱使他们处于休眠状态的兴趣细胞被激活,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便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二、借助生活经验,触活思维细胞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思想遇到阻碍,无法前进时,生活的经验常常给我们以指引,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在解决小蕊的栀子花枯黄问题时,孟诚老师又创设了一个鲜活的情境:运用媒体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花鸟园场景。学生由“无土栽培”现象与原先的“植物需要土壤”产生的认知冲突,可以触活思维细胞,继续开展探究活动。
探究“无土栽培培养液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的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开拓思路、开放空间,将“教师陈述方法步骤,学生代表演示实验”的方式改为“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合作完成实验、交流完善结论”。预设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被充分挖掘,参与的热情也能更加高涨。课堂可以成为所有学生参与的乐土,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三、融入现实生活,体现知识价值
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更幸福地生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了解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的作用”环节,孟诚老师巧妙地设计了“学生完善园艺师日志”的活动。学生在观察图片,进行文字陈述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分析、提炼、综合等多种能力,自主建构“无机盐对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同时能真切体会到该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另一组图片的分析,得知植物长势不佳的原因,提出改善的措施,则完全是学生基于知识建构基础上的知识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实现了将知识真正融入现实生活,固然能在学以致用中真正体会学习的魅力和价值。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最终枯竭、失去生命。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源泉,引来学习的活水。在生活的滋润下,生物学习将更有趣味性、挑战性,并极富生命的活力。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这一次,我们赢了!——省港中辩论队荣获镇江市书香少年校园辩论大赛冠军
这一次,我们赢了!——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获镇江市第四届金山合唱节银奖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
英语沙龙
英语沙龙
小记者社
小记者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