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关怀 > 学生发展指导 > 心理工作

对说谎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时间:2013-02-28 08:44:01  来源:江苏省大港中学  作者:师训处  点击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于对自身或他人利益的考虑而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和日常生活中的小谎言不同,在司法和临床医学等专业领域,对当事人陈述真实性的识别则关系重大。正是由于这些来自实际社会工作的需求,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的研究始终都是与人们对说谎的识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y3G江苏省大港中学

   在国际关于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研究文献中,deception和lie经常是通用的,为避免歧义,本文一律取“说谎”意,即在明知真相的情况下故意对事实进行隐瞒、歪曲或凭空编造虚假信息以误导他人的行为。
以下是心理学家对说谎行为研究的成果。
1、说谎行为存在的意义探究
心理学家通过要求被试品尝饮料味道的实验发现:12岁的儿童就已经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的能力来控制他们的语言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感觉。说谎行为如此普遍,如此根深蒂固,引发学者对其存在的意义进行探究。
语言作为人类首要的沟通工具,是欺骗行为的重要载体。为什么人可以通过说谎来欺骗对方?心理理论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表征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包括他人的知觉、意图和想法。对心理状态的认知是日常生活认知的核心,在日常生活认知中人们总是论及他人的心理状态、推知他人的意图和观念,并通过推测心理状态而预测人们的行为。这就为说谎提供了可能性,比如A了解到B和自己看到的不一样并利用这一认知去组织谎言,进行欺骗。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欺骗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从病毒表层蛋白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欺骗到昆虫的拟态,欺骗是生物为了更好地繁衍而进化出的本领。进化心理学认为,虽然人类个体本质是自私的,但是也存在利他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局限于血亲之间,也存在于陌生人之间,基于互惠的利他行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一方试图利用对方对其互惠的信赖,就会产生欺骗。说谎行为本身会根据结果的反馈不断演化,并且随着说谎频次的增加,对方识别能力逐步提高,说谎行为也会相应地演变得更加难以识别。一些进化心理学家进一步提出,为了更好地防止谎言行为合理化,有助于说谎行为的成功;同时,通过自我欺骗个体的心理处于更加和健康的状态,有益于个体的整体适宜性。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说谎与身份维护、自我呈现和印象管理有关。日常社会生活中展现的“自我”多少都是经过改编和包装的,通常人们会根据当下所处的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以塑造恰当的形象和身份、获得或提高他人的情感支持、影响他人的偏好、赢得他人的赞同,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对人们社会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说谎成为非常普遍的一种社会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2、说谎现象的基本特点
心理学家通过日记记录法对人们日常说谎行为进行的研究证明说谎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社会行为,人们平均每天至少会说一到两次谎话。说谎的内容多是与情感和感觉相关的,包括情绪、观点、对他人或事物的评价等;而且,人们倾向于假装正面的、积极的感觉。人们之所以说谎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80%以上的谎言和自身相关;另一方面,人们也会出于对他人的考虑而说谎,以防止他人情感上受到伤害或避免他人尴尬、焦虑。说谎者的自我感觉表明:和说真话相比,说谎是令人不快的,也会破坏双方的亲密关系。说谎者通常会避免与对方面对面的沟通,而选择电话等其他间接的交流方式。有关性别组合的分析表明:女性之间交往时倾向于彼此认可,和睦相处,更看重对方的感受而不是事实,她们和女性交往时,出于自身和对方的考虑而编造的谎言几乎对半,显著高于其他性别组合。
说谎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普遍,并且人们的说谎技巧在不断提高,不管人们说谎是出于利己或利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在群体中的适应性,这也使得人们在办事和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圆滑。其实说谎行为也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是人们为了生存而选择的一种自欺或欺人的行为。但往往说谎又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如有些人会因说谎而心理惴惴不安、自责、懊恼等。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说谎所带来的影响更多的不是在于他人,而在于自己。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这一次,我们赢了!——省港中辩论队荣获镇江市书香少年校园辩论大赛冠军
这一次,我们赢了!——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获镇江市第四届金山合唱节银奖
我校宜人少年合唱团喜
英语沙龙
英语沙龙
小记者社
小记者社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